媒體中心
- 首頁
- 行業新聞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國際能源署近日發布了《世界能源展望2023》。該報告根據三種不同的情景,對世界能源需求和能源結構進行了展望。一是既定政策情景(STEPS:Stated Policies Scenario),即基于各國最新政策目標進行的展望,這些政策涵蓋能源、氣候和相關產業領域;二是已宣布承諾情景(APS:Announced Pledges Scenario),即假設各國政府制定的國家能源和氣候目標都能按時全部實現來進行的展望;三是要實現到2050年凈零排放情景(NZE:Net Zero Emissions)目標,即將全球溫升限制在1.5℃以內的情景。 全球能源總需求量預測 在STEPS情景下,預計到2030年,全球能源總需求將從2022年的約630艾焦增加到670艾焦。這相當于平均年增長率為0.7%,約為過去十年能源需求增長率的一半。從2030年到2050年,能源總需求將持續增長,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將達到16%,足以抵消發達經濟體9%的降幅。 在APS情景下,預計到2030年,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更快部署、能源效率的提高和電氣化的加快,能源總需求量平均每年下降0.1%。 在NZE情景下,電氣化進展更快,能源系統的效率更高,到2030年一次能源需求量每年下降1.2%。 能源需求結構的變化預測 在三種情景中,對主要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將在2030年之前達到峰值,然后下降。其中煤炭的需求下降幅度最大、最快。到2030年,在STEPS情景中煤炭的需求約下降15%,APS情景中下降25%,NZE情景中下降45%。在APS情景中,中國和印度分別承諾在2060年和2070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這推動了煤炭需求的下降速度快于STEPS情景。在NZE情景中,各地區將在本世紀20年代開始更廣泛地逐步淘汰煤炭,這將導致煤炭需求下降速度快于APS情景。21世紀20年代末,STEPS情景下,石油消費量將達到峰值,約為1.02億桶/天。在APS和NZE情景中,快速和廣泛的電氣化以及先進生物燃料的快速使用將共同加速石油需求峰值的到來。在STEPS情景中,天然氣需求將持續增長到20年代末,達到約4.3萬億立方米的高點。在APS情景中,隨著低碳排放電力的迅速增加,電氣化快速推進,以及建筑和工業部門在能源和材料效率方面取得的進展,天然氣的需求在2022年至2030年間將下降7%。在NZE情景中,面對巨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和效率提升,到2030年天然氣的需求將下降近20%。 幾十年來,化石燃料滿足了能源總需求量的80%左右。未來幾年,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快速增長將開始改變這一格局。到2030年,STEPS情景下化石燃料需求占比將降至73%,APS情景中將降至69%,NZE情景中將降至62%??杀苊獾哪茉葱枨髮⒂兄趯崿F這一轉變,這不需要更快地提高效率和改變行為,而是將供應的更多的清潔能源用于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而不是替代化石燃料。 在每種情景下,所有可再生能源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盡管相對權重會發生變化。當前,現代生物能源占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一半以上,但光伏和風能在未來幾年將以極快的速度增長,特別是在電力部門。到2030年,STEPS和APS情景中所有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將增加一倍以上。在NZE情景中,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將增加兩倍,這是實現1.5℃溫升目標的關鍵。 當前,低排放的發電來源主要包括核能(占發電量的9%)和可再生能源(占發電量的30%)。在所有情景下,核電占比在一段時間內大致保持穩定。在STEPS情景中,低碳排放的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將從目前的39%增加到2030年的57%,APS情景中為63%,NZE情景中為71%。這是非??焖俚脑鲩L,反映了光伏和風能的成本效益,以及在制造能力和部署方面吸引投資的能力。 電力在最終消費中的份額也將從目前20%的水平上升,這意味著低碳排放發電量在總量中的占比不斷增加。在STEPS情景中,到2030年,最終消費的電力占比將以與過去相似的速度上升,然后略有加速,到2050年達到30%。在NZE情景中,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接近30%,到2050年將超過50%,這主要是由于電動汽車以及住宅和工業熱泵的快速部署。 能源強度的變化預測 到2030年,STEPS情景下的能源強度平均每年提高2.2%,而APS情景為3%,NZE情景為4.1%。在過去十年中,由于更嚴格的燃油經濟性標準、更新的建筑領域能源利用規范、改進的工業能源管理系統,以及進一步的供暖和交通電氣化,所有情景的年平均增長率都提高了1.6%。發達經濟體目前的能源強度水平低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通常擁有更多的服務型經濟。 目前,全球人均能源需求約為800吉焦,這在過去十年中基本保持穩定。到2030年,在STEPS情景中,人均能源需求保持穩定,但在APS情景中下降7%,在NZE情景中下降15%。在發達經濟體,到2030年,所有情景下的人均能源需求都將下降。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隨著經濟增長推動能源需求的增加,在STEPS情景中,人均能源需求繼續上升,但在每種情景中,這些國家的人均能源需求在預測期內仍低于發達經濟體。 工業領域能源消耗情況預測 終端能耗總量(TFC)目前為442 艾焦,其中工業167艾焦、建筑133艾焦、運輸116艾焦、其他27艾焦。在STEPS情景中,TFC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然后以較慢的速度持續增長到2050年。在APS情景中,TFC一直上升到21世紀20年代中期,然后逐漸下降。在NZE情景中,從現在到2050年,TFC每年平均下降0.9%。 工業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終端部門,占TFC的38%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7%(包括電力和熱能排放)。能源密集型產業,包括鋼鐵、化工、非金屬礦物、有色金屬和造紙行業,占工業用煤需求的近90%,占工業用石油需求的70%以上,占天然氣需求的近55%。能源密集型行業具有高溫需求和資產長壽命的特征。其他工業或非能源密集型產業,包括食品和紡織等輕工業,對溫度的需求較低,占工業能源需求的30%,其能源結構是電力占37%、天然氣占20%、石油占15%和生物能源占14%。 在STEPS情景中,到2030年所有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都將增加,包括乙烯(增長27%)、甲醇(增長17%)、鋁(增長13%)、紙(增長12%)、鋼鐵和氨(各增長10%)以及水泥(增長8%)。產量的增加主要發生在亞洲發展中國家。 在APS情景中,與STEPS情景相比,提高材料效率的措施,如延長建筑物和貨物的使用壽命、輕量化或智能設計,有助于抑制全球對工業產品的需求。這些措施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強。例如,到2035年,APS情景中全球粗鋼需求將比STEPS情景中低5%,到2050年將比STEPS情景中低13%。在NZE情景中,這些措施的更廣泛開展將導致鋼鐵、水泥和甲醇在未來15年內達到峰值。 在STEPS情景下,工業部門的煤炭需求將在21世紀20年代中期達到峰值,到2035年將低于2022年的水平,到2050年將比這一水平低10%,中國和發達經濟體的需求減少將抵消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等一些發展中國家需求的增加。整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二次鋼產量的增加,主要依靠電力取代了使用煉焦煤的傳統一次鋼生產。在所有情景下,廢鋼的可用性限制了二次鋼生產的部署。在STEPS和APS情景中,二次鋼產量占比將比目前翻一番,達到全球40%以上。在APS情景中,輕工業電氣化、氫基煉鐵和對生物能源的更高依賴意味著,到2050年工業煤炭使用量比STEPS情景低55%,近20%的煤炭使用量來自配備CCUS的工廠。 此外,在鋼鐵、氨和甲醇生產過程中的電力使用量可能取決于電解氫的現場生產和使用。到2050年,APS情景中全球電解氫的現場需求將達到3600萬噸,消耗1600太瓦時的電力,氫用于生產約四分之一的鐵、氨和甲醇。 能源投資預測 能源投資在每種情景下都至關重要。在STEPS情景中,到2030年,全球能源投資將增加到3.2萬億美元,比2023年的估計水平(2.8萬億美元)高出近15%。清潔能源投資占全部增量,化石燃料投資小幅下降至1.1萬億美元??紤]到清潔能源投資需要更多的前期資本,APS情景(到2030年比2022年水平增加40%)和NZE情景(到2030年比2022年水平增加80%)的總投資增長更大。在APS情景中,到2030年投資3.8萬億美元,其中清潔能源為3.1萬億美元。在NZE情景中,到2030年投資4.7萬億美元,其中清潔能源為4.2萬億美元。
文章來源于《江蘇省鋼鐵行業協會》 11月27日,省工信廳公布了2023年江蘇省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基于高質量工業大數據的鋼鐵企業智慧運營系統成功入選,通知原文如下: 各設區市工信局(大數據產業發展主管部門),昆山市、泰興市、沭陽縣工信局,各有關單位: 根據《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江蘇省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申報推薦工作的通知》(蘇工信數據〔2023〕304號),經企業申報、地市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廳內會審、社會公示等環節,蘇州數據資產運營有限公司數據要素價值共創平臺等43個項目獲評2023年江蘇省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現將項目名單予以公布。 請各地加大對試點示范項目宣傳推廣,發揮以點帶面作用,推動 1650 產業體系發展,促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 1~10月,我國船舶工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三大造船指標全面增長,國際市場份額繼續領先,重點監測船舶企業效益持續改善。 一、全國三大造船指標同比增長 1~10月,全國造船完工量345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新接訂單量610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3.3%。截至10月底,手持訂單量1338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8.1%。 全國出口船舶完工量296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4.3%;承接出口船訂單574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9.5%。10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1255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4.5%。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5.7%、94.1%和93.8%。 二、重點監測企業指標情況 1、造船企業三大指標同比增長 1~10月,48家重點監測造船企業造船完工333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9%。承接新船訂單570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8.7%。10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281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4%。 1~10月,48家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完工出口船295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3.2%;承接出口船訂單551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3.1%;10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1229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9.8%。出口船舶分別占重點造船企業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8.6%、96.6%和96%。 2、船舶修理企業完工艘數同比增長 1~10月,18家重點監測船舶修理企業,船舶修理完工3630艘,同比增長2.1%。 3、船用柴油機產量下降功率增長 1~10月,8家重點監測船用柴油機制造企業,生產各類中低高速柴油機共計12018臺,同比下降1.4%,完成功率1254萬千瓦,同比增長17.8%。 4、船舶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 1~10月,74家重點監測船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108.2億元,同比增長21.4%。其中船舶制造產值1801.8億元,同比增長40.2%;船舶配套產值334.4億元,同比增長20.6%;船舶修理產值217.9億元,同比增長13.9%。 5、船舶企業效益同比增長 1~10月,74家重點監測船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18億元,同比增長30%;利潤總額140.9億元,同比增長166.7%。 三、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 1~10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9.7%、67%和54.4%。 四、三大指標修正總噸同比增長 1~10月,全國造船完工量1311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26.7%;新承接船舶訂單量2285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31.5%。截至10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5740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30.6%。 按修正總噸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7.6%、61%和49.5%。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2023年10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或地區的粗鋼產量為1.500億噸,同比增長0.6%。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3年10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90萬噸,同比提高3.5%;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088億噸,同比提高0.8%;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1060萬噸,同比下降7.1%;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60萬噸,同比下降0.2%;中東粗鋼產量為500萬噸,同比提高5.0%;北美粗鋼產量為930萬噸,同比保持不變;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740萬噸,同比提高12.9%;南美粗鋼產量為340萬噸,同比下降8.7%。 表1:各地區粗鋼產量 上述地區含71個產鋼國(地)提交的數據,其2022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8%。 表格中包含的地區和國家: 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泰國、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巴林*、伊朗、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也門*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2023年11月起新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的國家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3年10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7909萬噸,同比下降1.8%; 印度粗鋼產量為1210萬噸,同比提高15.1%; 日本粗鋼產量為750萬噸,同比提高2.6%; 美國粗鋼產量為680萬噸,同比提高3.4%;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630萬噸,同比提高9.5%; 韓國粗鋼產量為550萬噸,同比提高6.5%; 德國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下降8.8%;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300萬噸,同比提高4.2%; 巴西粗鋼預估產量為260萬噸,同比下降10.2%;伊朗粗鋼產量為310萬噸,同比提高3.5%。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協會》
文章來源于《中國冶金報社》 鐵礦石價格上漲再度登上鋼鐵圈 熱搜榜 。近兩個月來,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偏強運行,沖至近兩年來的最高位。11月14日,普氏62%鐵礦石價格指數自3月份以來首次突破130美元/噸,相較5月底創下的今年低點97.35美元/噸,漲幅已逾1/3。當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手 打鐵 ,大連商品交易所配合進行限倉提保(要求自2023年11月17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鐵礦石期貨I2401、I2402、I2403、I2404和I2405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500手,在鐵礦石期貨其他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2000手;自2023年11月20日結算時起,鐵礦石期貨合約投機交易保證金水平由13%調整為15%)。 此前的11月7日,商務部發布通知稱,將2021年制定的《大宗農產品進口報告統計調查制度》更名為《大宗產品進出口報告統計調查制度》,將實施進口許可證管理的原油、鐵礦石、銅精礦、鉀肥納入《實行進口報告的能源資源產品目錄》,這一舉措表明國家對鐵礦石進口管理的重視在加強。 鐵礦石價格大漲為何卷土重來?帶給我們哪些警示? 資本驅動特征明顯 鐵礦石價格亟待回歸合理區間 經《中國冶金報》記者調研了解,此輪鐵礦石價格大漲主要基于幾方面原因,其中資本逐利的特征十分明顯。 其一,利用并放大了宏觀層面利好信號的影響。 追溯這一輪鐵礦石價格上漲的源頭,基本始于10月24日萬億元國債增發及宏觀層面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 三大工程 建設;10月份起 一攬子化債方案 的具體措施逐步落地等,都釋放了宏觀層面的利好信號。而這卻成為鐵礦石價格乘勢上漲的借口。與此同時,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11月7日在一份報告中稱,全球鐵礦石市場出現短缺,價格將進一步上漲。雖然高盛集團的看漲預測屢番被市場抨擊失準,但依然成為多頭資金追漲的有效借力。有市場機構統計,受系列因素影響,鐵礦石沉淀資金持續增加,資本推波助瀾的作用凸顯。 其二,借勢上漲,漲幅卻遠大于鋼價漲幅。 第四季度本是傳統需求淡季,但宏觀層面利好迅速點燃市場情緒。自10月末以來,鋼材價格連續小幅上漲,原料端也乘勢推動上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1月13日—11月17日當周,中國鋼材價格指數(CSPI)達到111.58點,較萬億元國債消息發布當周增加4.08點,漲幅為3.7%。其間,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從835元/噸最高上漲至995元/噸,漲幅高達19.2%;普氏62%鐵礦石價格指數從115.55美元/噸上漲至132.40美元/噸(11月16日),漲幅達14.6%,遠大于鋼價漲幅。中國五礦一位從事鐵礦石研究的專家表示,根據他們多年來的跟蹤及模型測算,鐵礦石價格經過前幾輪的上漲,早已與鋼材價格形成了漲跌 邏輯 綁定:鐵礦石價格上漲時,遵循1∶1.6(1噸粗鋼需要1.6噸鐵礦石)的上漲比率,而在進入下跌通道時,卻按照鐵礦石占據鋼價成本46%的 邏輯 下跌,所以鐵礦石價格往往 快漲慢跌 。此次這一 邏輯 重演,鋼鐵行業利潤再次被鯨吞。 其三,鉆了粗鋼產量 平控 不及預期的空子。 今年初以來,鋼鐵產量始終處于相對高位, 平控 政策不及預期讓資本有了見縫插針的理由,罕見地在年末淡季引發一場 打鐵 之戰。然而,第四季度,鋼鐵企業生產強度已經有所減弱。從需求角度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0月份,我國生鐵日產223.19萬噸,環比下降6.4%。另據業內機構統計,10月中旬—11月10日,全國247家鋼企日均鐵水產量從245.95萬噸震蕩下跌至238.72萬噸;全國45個港口進口鐵礦石總庫存從10845.6萬噸上漲至11308.55萬噸,已連續4期累庫,僅在上周庫存出現小幅下降。 從供給角度看,今年初以來,四大礦山年度發運目標保持不變,第四季度存在年底沖量預期,加之我國原礦、鐵精粉產量呈現穩步增長態勢,鐵礦石供應充足。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全國生產鐵礦石原礦74276.6萬噸,同比增長6.1%;累計生產鐵精粉21547.5萬噸,同比增長1.3%。這意味著在我國鋼鐵產量下降期間,鐵礦石價格卻逆勢上漲,顯然違背了供需的基本規律。 其四,港口庫存穩定調節作用未顯。 中國礦產總經理郭斌在第六屆進博會上指出,一定量的港口庫存可對市場價格起到調節作用。中國港口的鐵礦石庫存常年保持在1億噸以上,但在市場價格波動中并未有效發揮庫存的穩定調節作用。這一問題在此輪上漲中得到印證。業內專家表示,進口鐵礦石港口庫存雖達到1.1億噸以上,但其中能夠影響市場價格的主流品種有限,且占大比例的長協礦由于定向交易起不到調節價格的作用。另外還有一些歷史存貨或融資貨無法銷售,導致流動性受限。有專家建議,由于很多國際礦業巨頭通過與國內港口合作,在港口開展混礦業務,港口庫存的構成已經發生變化。若加強對港口經營權的統一管理,或能夠減小礦業巨頭對鐵礦石價格的影響。 此輪鐵礦石價格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焦煤、焦炭、廢鋼等原燃料價格上漲,進一步加劇了產業鏈利潤的不均衡,讓經營效益本就不佳的鋼鐵行業雪上加霜。不過,展望后市,此輪鐵礦石價格不存在持續上漲的基礎。 一方面,按照今年實現粗鋼產量 平控 目標來考慮,按全年粗鋼產量10.18億噸、前三個季度7.95億噸計算,第四季度粗鋼日產量不宜超過242.4萬噸,而10月份粗鋼日產量為255.13萬噸,后續粗鋼產量將在政策壓力下回落,對鐵礦石的需求減弱是必然趨勢。當前,公開的鋼廠檢修數據也證實了減產的動向。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10日,首鋼京唐、包鋼、柳鋼、安鋼等19家鋼廠發布檢修計劃。經《中國冶金報》記者粗略估算,影響鐵水產量在200萬噸以上,并且隨著年底例行檢修的增多,對鐵礦石的需求有望進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北方地區進入取暖季,環保限產也將影響鋼鐵產量。據預測,11月19日—11月23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出現一次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河北唐山、保定、邯鄲、衡水、邢臺、石家莊等多地環境部門發布通知,于11月19日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除績效評價為A級的企業、納入生態環境監管 白名單 的企業不限產、可以自主減排外,其余鋼廠均將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從長遠來看,鐵礦石供應寬松預期強烈,鐵礦石價格不具備持續上漲的基礎。 扭轉被動局面須多管齊下 當務之急要強化自律減產 其實,有關鐵礦石價格 脫離基本面 存在明顯炒作成分 亟待回歸合理區間 等的呼吁,在每一輪鐵礦石價格大幅波動過程中都能聽到,其背后的資本推手也每每難以遁形,但 瘋狂的石頭 仍然會尋機登場,打鋼鐵行業一個措手不及。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面對鐵礦石這個國際化程度高、金融屬性越來越強的原料品種,我們確實有很多無奈:定價在外、資源在外、交易平臺在外、美元對沖平臺在外等,因此,被動承受的心理有之,完全依賴行政監管的心理有之,質疑鐵礦石期貨存在意義的聲音有之,想趁機 撈一票 的也有之…… 那么,我們就真的計無所出了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從鋼協穩步推進 基石計劃 、進一步修訂再生鋼鐵原料標準、研究進口再生鋼鐵原料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到鋼鐵企業抱團出海 進軍 西芒杜鐵礦,以及加速建設西鞍山鐵礦、本溪思山嶺鐵礦、馬城鐵礦、陳臺溝鐵礦等國內項目,都告訴我們,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者,中國鋼鐵行業扭轉被動局面的辦法不是沒有,而是要把各項戰略部署、工作計劃落實到位。一句話, 打鐵 還需自身硬。 一是標本兼治,要同步推動自律減產與 基石計劃 落地見效。 此輪經過監管部門堅決出手 打鐵 ,鐵礦石價格漲勢已有適度降溫。然而,真正支撐行業健康發展的是合理的供需關系,行政監管并非根本之策、長久之計,階段性反彈的概率較大。為此,要真正為鐵礦石價格降溫,鋼鐵行業要從供需基本面入手,推動自律減產與 基石計劃 扎實落地。一方面,當務之急要堅持 三定三不要 (以銷定產,不要把產品變成庫存;以效定產,不要產生經營性虧損;以現定銷,不要把現金變成應收賬款)經營原則,將自律減產落到實處,追求有訂單的生產、有邊際的產量、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的利潤,從而壓降不合理的鐵礦石需求;另一方面,通過 基石計劃 拓展鐵素資源來源,提高資源保障度,提高鐵礦石定價話語權,壓縮資本炒作的空間。 二是深刻認識資本性質及規律,前瞻科學地化解潛在風險。 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提升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水平,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我國金融市場起步晚,發育不完善。這一不成熟的特性在鐵礦石期貨市場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金融資本對鐵礦石價格的影響越來越深,導致鋼鐵行業總是疲于應對價格的輪番上漲。這就要求我們著力補短板,加強學習、研究,增強與資本打交道的本領,深刻把握資本逐利的本性及行為規律,強化源頭管控,增強信息辨別能力、風險防范及化解能力、資本運作能力等,并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在推動完善金融市場建設的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超前化解潛在風險,護航產業健康發展。 三是著眼長遠、夯實基礎,加速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鏈生態圈。 今年前9個月,鋼協會員企業利潤下降34.1%,利潤率只有1.33%,企業虧損面達到近40%。10月底以來,原料價格上漲還將進一步加速產業鏈利潤向上游集中,影響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不符合上下游企業的共同利益。因此,推動產業鏈利潤合理分配刻不容緩。我們要著眼長遠,處理好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攜手打造產業鏈良好生態,推動產業鏈利潤分配趨于公平合理。 路雖遠,行則將至。共建鐵礦石安全屏障,需要政府、行業、企業的多方努力、多措并舉,礦山、鋼鐵等上下游企業須強化對話、增強共識、攜手前行,共同打造一個更加公平、更加兼顧多方利益、能實現鋼鐵產業鏈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好機制,推動鐵礦業、鋼鐵業及上下游產業共同繁榮發展。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從文中獲悉,2023年10月,全國生產粗鋼7909.0萬噸、同比下降1.80%,日產255.13萬噸/日、環比下降6.79%;生產生鐵6919.0萬噸、同比下降2.80%,日產223.19萬噸/日、環比下降6.40 %;生產鋼材11371.0 萬噸、同比增長3.0 %,日產366.81 萬噸/日、環比下降6.60%;1-10月,全國累計生產粗鋼8.75億噸,同比增長1.40%,累計日產287.73 萬噸;生產生鐵7.45 億噸、同比增長2.30%,累計日產244.98萬噸;生產鋼材11.44億噸、同比增長5.70%,累計日產376.38萬噸。 2023年10月,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共生產粗鋼6594.80萬噸、同比增長0.92%,日產212.74萬噸、環比下降5.24%;生產生鐵6175.66萬噸、同比增長3.21%,日產199.21萬噸、環比下降3.34 %;生產鋼材6916.28 萬噸、同比增長2.38%,日產223.11萬噸、環比下降3.96%。1-10月,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累計生產粗鋼7.0億噸、累計同比增長3.83 %,粗鋼累計日產230.25萬噸;累計生產生鐵6.30 億噸、累計同比增長4.80 %,生鐵累計日產207.15 萬噸;累計生產鋼材6.94 億噸、累計同比增長4.94%,鋼材累計日產228.29萬噸。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0月,我國粗鋼日均產量255.13萬噸,環比下降3.8%,創今年以來新低;生鐵日均產量223.19萬噸,環比下降6.4%;鋼材日均產量366.81萬噸,環比下降6.6%。 10月,我國粗鋼產量7909萬噸,同比下降1.8%;生鐵產量6919萬噸,同比下降2.8%;鋼材產量11371萬噸,同比增長3.0%;焦炭產量4154萬噸,同比增長5.8%。 1-10月,我國粗鋼產量87470萬噸,同比增長1.4%;生鐵產量74475萬噸,同比增長2.3%;鋼材產量114418萬噸,同比增長5.7%;焦炭產量41001萬噸,同比增長2.9%。 10月份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2023年11月15日) 10月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宏觀調控政策持續發力顯效,生產供給穩中有升,市場需求持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穩定,轉型升級扎實推進,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一、工業生產有所加快,裝備制造業持續回升 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39%。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制造業增長5.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5%。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股份制企業增長5.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0.9%;私營企業增長3.9%。分產品看,太陽能電池、服務機器人、集成電路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62.8%、59.1%、34.5%。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9.0%,降幅比1-8月份收窄2.7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同比增長11.9%。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5%,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6%。 二、服務業增勢良好,現代服務業增長較快 10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7.7%,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分行業看,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生產指數同比分別增長21.3%、13.2%、10.9%、10.0%、7.8%。1-10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7.9%。1-9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10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1%,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7.5%,其中,鐵路運輸、航空運輸、郵政、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三、市場銷售增長加快,服務消費持續較快增長 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333億元,同比增長7.6%,比上月加快2.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0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7479億元,同比增長7.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854億元,增長8.9%。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38533億元,增長6.5%;餐飲收入4800億元,增長17.1%。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汽車類,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5.7%、14.6%、11.4%、10.4%。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440億元,同比增長6.9%。全國網上零售額122915億元,同比增長11.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3010億元,增長8.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7%。1-10月份,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9.0%,比1-9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 四、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 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19409億元,同比增長2.9%,比1-9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9%,制造業投資增長6.2%,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3%。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257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8%;商品房銷售額97161億元,下降4.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下降1.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4%。民間投資下降0.5%,降幅比1-9月份收窄0.1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1%。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1%,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1.3%、10.5%。高技術制造業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9.0%、16.7%;高技術服務業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專業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7.3%、29.1%。10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長0.10%。 五、貨物進出口同比由降轉增,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10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5417億元,同比增長0.9%,上月為下降0.7%。其中,出口19736億元,下降3.1%;進口15681億元,增長6.4%。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4055億元。1-10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43199億元,同比增長0.03%。其中,出口195543億元,增長0.4%;進口147656億元,下降0.5%。1-10月份,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8%,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6.2%,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3.1%,比上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8%,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8.5%。 六、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 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與上月持平。本地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0%;外來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9%,其中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6%。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8.7小時。 七、居民消費價格穩中有降,工業生產者價格同比降幅略有擴大 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2%,環比下降0.1%。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下降2.1%,衣著價格上漲1.1%,居住價格上漲0.3%,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6%,交通通信價格下降0.9%,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2.3%,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3%,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3.6%。在食品煙酒價格中,豬肉價格下降30.1%,鮮菜價格下降3.8%,糧食價格上漲0.6%,鮮果價格上漲2.2%??鄢称泛湍茉磧r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1-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4%。 10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6%,環比持平。全國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3.7%,環比上漲0.2%。1-10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同比分別下降3.1%和3.6%。 總的來看,10月份,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主要指標持續改善,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內需求仍顯不足,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精準有效實施宏觀調控,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風險,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促進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來源:海關總署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0月我國出口鋼材793.9萬噸,較上月減少12.4萬噸,環比下降1.5%;1-10月累計出口鋼材7473.2萬噸,同比增長34.8%。 10月我國進口鋼材66.8萬噸,較上月增加2.8萬噸,環比增長4.4%;1-10月累計進口鋼材636.6萬噸,同比下降30.1%。 10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938.5萬噸,較上月減少179.9萬噸,環比下降1.8%;1-10月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7584.2萬噸,同比增長6.5%。 10月我國進口煤及褐煤3599.2萬噸,較上月減少614.8萬噸,環比下降14.6%;1-10月累計進口煤及褐煤38364.0萬噸,同比增長66.8%。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根據海關統計快訊數據,2023年10月,我國進口鋼材66.8萬噸,環比增加2.8萬噸,增幅4.4%;均價1517.1美元/噸,環比下跌116.2美元/噸,跌幅7.1%。1-10月累計進口鋼材636.6萬噸,同比減少274.7萬噸,降幅30.1%。 2023年10月,我國出口鋼材793.9萬噸,環比減少12.4萬噸,降幅1.5%;均價792.0美元/噸,環比下跌22.1美元/噸,跌幅2.7%。1-10月累計出口鋼材7473.2萬噸,同比增長1929.0萬噸,增幅34.8%。 2023年10月,我國進口鐵礦石9938.5萬噸,環比減少179.9萬噸,降幅1.8%;均價112.9美元/噸,環比上漲6.2美元/噸,漲幅5.8%。1-10月累計進口鐵礦石97584.2萬噸,同比增長5919.6萬噸,增幅6.5%。
文章來源于《中國冶金報社》 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4119.9億元,同比下降9.0%,降幅比1—8月份收窄2.7個百分點。 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477.0億元,同比下降11.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9623.7億元,下降8.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878.1億元,下降10.5%;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385.0億元,下降3.2%。 1—9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9928.1億元,同比下降19.9%;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8910.7億元,下降10.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5281.1億元,增長38.7%。 1—9月份,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0.0%,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4.9%,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1.0%,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4%,汽車制造業增長0.1%,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8%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降9.4%,紡織業下降10.2%,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15.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5.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18.6%,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26.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26.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40.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46.5%。 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6.35萬億元,同比持平;發生營業成本81.96萬億元,增長0.3%;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62%,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64.40萬億元,同比增長6.4%;負債合計94.63萬億元,增長6.7%;所有者權益合計69.77萬億元,增長6.0%;資產負債率為57.6%,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3.75萬億元,同比增長9.7%;產成品存貨6.13萬億元,增長3.1%。 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07元,同比增加0.30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34元,同比增加0.28元。 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80.1元,同比減少5.8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77.4萬元,同比增加6.0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0天,同比增加1.2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3.0天,同比增加5.9天。 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1.9%。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一、鋼鐵進出口總體情況 9月,我國進口鋼材64.0萬噸,環比持平;進口平均單價1633.3美元/噸,環比下跌2.2%,同比上漲3.5%。1-9月,進口鋼材569.8萬噸,同比減少31.7%;進口平均單價1589.3美元/噸,同比上漲6.3%;進口鋼坯197.9萬噸,同比減少64.0%。 9月,我國出口鋼材806.3萬噸,環比減少21.9萬噸,同比增加307.9萬噸;出口平均單價814.2美元/噸,環比上漲0.4%,同比下跌41.8%。1-9月,出口鋼材6681.8萬噸,同比增長31.8%;出口平均單價985.7美元/噸,同比下跌32.2%;出口鋼坯247.2萬噸,同比增加155.6萬噸;粗鋼凈出口6460.7萬噸,同比增長2488.4萬噸,增幅62.6%。 圖1 中國鋼材進出口月度情況 二、鋼鐵產品出口情況 9月,我國鋼材出口環比回落,但仍處于800萬噸以上高位。出口量最大的鍍層板保持平穩增長,熱軋板卷、中厚板、冷軋板卷出口量均環比回落。對南美主要國家出口環比明顯減少。具體情況如下: 1.分品種情況 9月,我國出口板材543.7萬噸,環比減少3.1%,占出口總量67.4%。出口量較大的品種中,涂鍍板出口保持平穩增長,熱軋板卷、中厚板、冷軋板卷出口量均環比回落。其中,熱軋板卷環比減少6.0%至197.7萬噸;中厚板環比減少12.0%至66.5萬噸;冷軋板卷環比減少9.2%至55.3萬噸。另外,棒線材環比減少11.1%至89.3萬噸,其中線材出口環比減少18.8%;管材出口量環比增長4.8%至91.3萬噸。 前三季度,我國出口板材4360.9萬噸,同比增長30.6%,占出口總量65.3%。21大鋼材品種中除冷軋薄板、電工鋼板、冷軋窄帶鋼出口量同比減少外,其他品種均同比增長。其中17個品種同比增幅在15%以上,厚鋼板、鋼筋同比增幅在100%以上。從出口總量看,鍍層板、中厚寬鋼帶、熱軋薄寬鋼帶、涂層板、中板、無縫鋼管為出口量前六類品種,均在400萬噸及以上,合計出口量占總出口量60.0%。從出口增量看,鍍層板、中厚寬鋼帶、熱軋薄寬鋼帶、中板、線材五類品種同比出口增量均超過130萬噸,合計出口增量占總出口量65.2%。 9月,我國出口不銹鋼34.3萬噸,環比減少6.3%,占出口總量4.3%;出口均價為2250.1美元/噸,環比上漲5.5%。前三季度,我國出口不銹鋼310.8萬噸,同比減少10.3%;出口均價2778.1美元/噸,同比下跌27.2%。 表1 2023年9月分品種鋼材出口情況 表2 2023年9月不銹鋼出口情況 2.分區域情況 9月,我國對東盟出口鋼材258.3萬噸,環比基本持平,占出口總量32.0%。其中對越南、泰國出口量均環比減少3.5%,對菲律賓、印尼出口環比分別增長9.8%和14.0%。對南美洲出口69.3萬噸,環比減少21.9%,其中對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出口環比分別減少36.4%、29.5%和23.6%,對智利出口環比增長29.6%。 前三季度,除對歐盟出口量同比減少7.3%外,我國對主要市場鋼材出口均大幅增長。從出口總量看,我國鋼材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占出口總量67.5%;其中東盟出口量同比增長29.9%至1977.4萬噸,韓國出口量同比增長37.2%至641.1萬噸。從出口增量看,對阿聯酋、巴西、印度、土耳其出口同比增幅均在60%以上。 圖2 2023年9月中國鋼材主要出口流向 3.初級產品出口情況 9月,我國出口初級鋼鐵產品(包括鋼坯、生鐵、直接還原鐵、再生鋼鐵原料)28.2萬噸,其中鋼坯出口量環比增長8.0%至28.0萬噸。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初級鋼鐵產品253.4萬噸,出口鋼坯247.2萬噸,同比增長169.7%。 圖3 鋼坯當月出口情況 三、鋼鐵產品進口情況 9月,我國鋼材進口保持低位運行。進口量較大的冷軋薄板、鍍層板、中板均環比減少, 熱軋板卷進口量環比增長。對日本進口量有所增長。具體情況如下: 1.分品種情況 9月,我國進口板材54.7萬噸,環比減少1.2%,占進口總量85.5%。進口量較大的冷軋薄板、鍍層板、中板均環比減少,合計占進口總量51.5%。冷軋板卷、中厚板進口量環比分別減少2.0%和9.4%,而熱軋板卷進口量環比增長24.8%至10.3萬噸,其中中厚寬鋼帶環比增長34.0%至7.4萬噸。另外,棒線材進口量環比增長7.4%至5.4萬噸,其中棒材、線材環比分別增長12.1%和20.0%。 前三季度,我國進口板材487.8萬噸,同比減少26.7%,占進口總量85.6%。除電工鋼、特厚板進口量增長外,其他鋼材品種進口量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17個品種降幅在10%以上,鋼筋、熱軋薄寬鋼帶、鐵道用鋼降幅在50%以上。從進口總量看,中板、冷軋薄板、鍍層板為進口量前三類品種,均在90萬噸以上,合計占總進口量49.6%。 9月,我國不銹鋼進口量環比增長32.5%至23.1萬噸,為2023年單月最高值,占進口總量36.2%;進口均價2473.4美元/噸,環比下跌15.5%。進口增量主要來自印尼,環比增長39.2%至20.2萬噸,品種增幅較大的是方坯。前三季度,我國進口不銹鋼138.6萬噸,同比減少43.3%;進口均價3182.6美元/噸,同比上漲5.5%。 表3 2023年9月分品種鋼材進口情況 表4 2023年9月不銹鋼進口情況 2.分區域情況 9月,我國自日本、韓國合計進口41.9萬噸,環比增長10.6%,占進口總量65.4%;其中自日本進口22.4萬噸,環比增長21.6%。自東盟進口11.8萬噸,環比減少5.8%,其中印尼進口量環比減少5.3%至10.9萬噸。 前三季度,我國鋼材進口主要來自日本、韓國、印尼和中國臺灣,占進口總量85.7%。對四個主要區域進口量均減少,其中對日本、韓國、中國臺灣進口分別減少35.4%、25.6%和32.5%。 圖4 2023年9月中國鋼材主要進口來源 3.初級產品進口情況 9月,我國進口初級鋼鐵產品(包括鋼坯、生鐵、直接還原鐵、再生鋼鐵原料)35.3萬噸,環比減少5.8%;其中鋼坯進口量環比增長0.9%至31.2萬噸。前三季度,我國進口初級鋼鐵產品301.8萬噸,進口鋼坯197.9萬噸,同比減少64.0%。 表5 2023年9月主要初級鋼鐵產品進口情況 四、后期展望 前三季度,國內鋼鐵供應強于需求,鋼產量同比增長1.7%,建筑業用鋼需求收縮,粗綱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1.5%,出口增長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內供需矛盾。近期全球地緣政治沖突升級,或增加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并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產生負面沖擊效應。短期來看,國內外鋼鐵需求一般,海內外價差繼續收窄,企業出口接單量下滑,預計鋼材出口量將繼續回落,進口延續低位運行。
文章來源于《世界鋼鐵協會》 2023年10月24日 |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23年9月全球63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93億噸,同比下降1.5%。 2023年9月全球粗鋼產量 2023年9月全球63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93億噸,同比下降1.5%。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3年9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30萬噸,同比下降4.1%;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107億噸,同比下降2.1%;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1060萬噸,同比下降1.1%;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50萬噸,同比提高2.7%;中東粗鋼產量為360萬噸,同比下降8.2%;北美粗鋼產量為900萬噸,同比下降0.3%;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730萬噸,同比提高10.7%;南美粗鋼產量為340萬噸,同比下降3.7%。 表1:各地區粗鋼產量 上述地區含63個產鋼國提交的數據,其2022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7%。 非洲:埃及、利比亞、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伊朗、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3年9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8211萬噸,同比下降5.6%; 印度粗鋼產量為1160萬噸,同比提高18.2%; 日本粗鋼產量為700萬噸,同比下降1.7%; 美國粗鋼產量為670萬噸,同比提高2.6%;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620萬噸,同比提高9.8%; 韓國粗鋼產量為550萬噸,同比提高18.2%; 德國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提高2.1%;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提高8.4%; 巴西粗鋼預估產量為260萬噸,同比下降5.6%;伊朗粗鋼產量為240萬噸,同比下降12.7%。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